人民幣上周出現的波動引發(fā)廣泛關注。昨日記者調查發(fā)現,人民幣匯率的變動,也直接關系到眾多理財產品未來收益走向,推高了銀行發(fā)行外幣理財產品的數量,外幣理財受到熱捧。
分析認為,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于不同理財產品的影響各不相同,因而投資者應及早根據市場變動,主動調整投資策略。此外,記者調查發(fā)現,目前國有五大行的中短期保本型理財產品收益率多已跌破4%,正式進入“3”時代。
對于人民幣匯率的變動,某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指出,外匯市場的波動比較大,未來趨勢并不明朗,因此不建議過多地關注外匯方面的理財,尤其是部分不懂外匯市場的投資人,往往連理財產品的具體投資方向都不明晰,容易造成盲目投資。
“從歷史投資情況而言,客戶想要通過投資外匯理財產品獲得外匯升值超額收益的難度較大。這不僅需要較多的金額,而且還要面對外匯市場較大的波動性,投資到期后的貨幣兌換存在不確定性。”有分析人士指出。
隨著當前股市出現調整,從長遠看,股票資產的配置比重有望提升。分析認為,此舉將加大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影響。與此同時,受人民幣波動預期的影響,不少中國投資者開始關注外幣投資。
理財產品銷售
將持續(xù)分流
此外,隨著互聯網金融監(jiān)管的指導意見出臺和細則陸續(xù)落地,包括微眾銀行等在內的民營銀行以及互聯網金融崛起。分析認為,未來預計互聯網金融對于銀行理財產品銷售也將產生持續(xù)分流,部分投資人也開始轉向互聯網金融方面投資。
隨著上周人民幣的波動,銀行發(fā)行的理財產品也出現了較大的調整,如美元、澳元、港元等理財產品都出現了發(fā)行新增,且銷售方面出現了十分火爆的場面。
外幣理財產品增加
普益財富數據顯示,上周,人民幣理財產品792款,較上期減少3款;美元理財產品18款,比上期增加8款;澳元理財產品6款,較上期增加2款;港幣理財產品4款,較上期增加1款;歐元理財產品2款,較上期增加1款;英鎊理財產品1款,較上期增加1款。
利率方面,隨著人民幣波動預期升溫,外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出現了小幅上升。根據銀率網統(tǒng)計,上周外幣理財產品總計發(fā)行14款,在主要的外幣理財產品中,澳元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.57%,較前周上升0.1個百分點;我國香港港元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1.8%,較前周上升0.38個百分點;美元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2.05%,較前周上升0.26個百分點。
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貶值,勢必會導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承壓下行。普益財富研究員鐘鴻銳表示,從銀行理財產品負債端和資產端分析,下半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趨勢本來就存在向下趨勢,人民幣貶值無疑會確立并加強這一趨勢。由于美元強勢,美元理財產品的發(fā)行量可能會增加。
本幣保本理財產品
預期收益率低至2.25%
上周,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.73%,較上期減少5個基點。其中,預期最高收益率在6.00%及以上的理財產品共30款,市場占比為3.65%,環(huán)比減少0.16個百分點。
本周固定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產品投資期限最短為3天,最長為1070天。固定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最低為2.25%,最高6.50%。
除了利率走低,理財產品的發(fā)行也受到了下滑的影響,普益財富監(jiān)測數據顯示,上周70家銀行共發(fā)行了823款理財產品,發(fā)行銀行數比上期減少7家,產品發(fā)行量增加10款。
上周,城市商業(yè)銀行發(fā)行326款,較上期減少6款;股份制商業(yè)銀行發(fā)行246款,較上期減少18款;國有控股銀行發(fā)行179款,較上期增加51款;農村金融機構(包含農村商業(yè)銀行、農村信用社)發(fā)行63款,較上期減少13款;外資銀行發(fā)行9款,較上期減少4款。
鐘鴻銳認為,人民幣匯率下行對于銀行理財產品的規(guī)模增加起到了負面影響,增速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放緩,但是銀行理財市場規(guī)模增加的大趨勢不會改變。
外幣理財
需注意產品信用風險
外幣理財需注意產品信用風險,累計收益藏貓膩。部分外匯理財產品宣傳將3年甚至5年的收益疊加起來示人,往往可達到15%甚至20%的驚人高度。實際上,投資人得到的收益并不高。
此外,還需要注意掛鉤標的,防止貨幣被變換。外匯理財產品中有與利率指數掛鉤的,也有與匯率指數掛鉤的,還有的與黃金掛鉤,建議摸清產品是不是結構性產品,存不存在杠桿。如果存在杠桿,當發(fā)生虧損時往往會非常嚴重。
理財建議
適當配置
勿過于偏重
興業(yè)銀行廣州分行資深理財師李立表示,購外幣理財產品應注意外幣理財收益情況。據觀察,近期市面外幣理財產品收益也呈下降趨勢。同時,普通理財產品收益率呈普遍下降趨勢,一年期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%左右居多。從股票市場來看,近期股票市場波動加劇。后端掛鉤股票的資產收縮,包括各類結構化產品優(yōu)先級、股票質押產品、兩融資產等額度緊缺,前段時間市場上頻頻出現理財產品額度緊張的局面,近兩周這種情況才逐步得到緩解。
李立建議,對于家庭理財投資者而言,家庭資產穩(wěn)健為第一考慮,近期應避免直接投資主動管理型股票類產品,如果要投資浮動收益型產品,可以適當考慮債券型、量化對沖型、保本型等相對穩(wěn)健產品。另外,在降息背景及人民幣貶值的情況下,資產價格呈下降趨勢,應選擇期限較長、投資標的風險可控、收益較高的產品及時鎖定收益。(針對固定收益類產品,包括銀行理財產品及信托類產品。)最后,建議客戶關注黃金產品。
.廣.州.日.報
蒙公網安備 15010502000404號
網站技術服務:iWing